谁在引领未来?从51万件专利看懂大湾区科技版图|数说大湾区

  在创新驱动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专利早已不只是一纸技术证书,更是衡量创新实力、掌握未来主动权的关键标志。专利的数量与质量,正越来越深刻地反映着一个区域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位势与潜力。

  为探究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现状,南方网记者通过梳理51万条湾区专利数据,逐步解码这一科技引擎的内在逻辑。

51万件专利构筑创新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表现尤为亮眼。

  目前大湾区累计专利数量已接近51万件,显示出强劲的创新活力与区域协同力。从技术分布来看,安全节能环保、智能终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成为三大主流专利方向。

  在庞大的数据背后,一幅多层次、分工明确的科技创新地图逐渐清晰——

  深圳、东莞和江门聚焦于智能终端技术,从柔性屏幕、通信模组到智能穿戴设备,涵盖硬件制造与核心算法研发;而佛山、广州、珠海、中山、肇庆等城市则在节能环保领域深耕多年,推动绿色制造、智能电网和低碳技术不断走向成熟;惠州凭借材料科学基础,实现了在高性能新材料领域的突破,为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提供关键支撑;与此同时,香港和澳门则聚焦生物医药领域,尤其在抗体药物、医疗器械与精准治疗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临床和市场快速转化。

创新质量迈向“高含金量”

  不仅是数量的堆积,大湾区在专利结构和质量方面也呈现明显跃升趋势。

  专利大数据显示,近六年来,大湾区新增发明专利的数量持续上扬,从2019年的1.03万件增长至2024年的3.20万件,年均增速超过25%。

  更值得关注的是,发明专利在全部专利中的占比也从28.0%提升至35.3%,这意味着大湾区的创新成果正逐步从“应用改良型”向“原始创新型”转变。

  发明专利的增加,不仅表明技术原创力的增强,也反映出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攻坚克难能力的提升。

  无论是在智能制造、绿色能源,还是在生命科学和新材料等方向,大湾区正以越来越多的高价值专利,参与到全球技术规则的重塑之中。这种从“量的积累”向“质的突破”的转变,也正是大湾区迈向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关键征兆。

  统 筹:李 琳

  监 制:朱 景

  策 划:赵佐燕

  设 计:汪婉莹

  校 对:梁洁萍

综合
上一篇:广州公积金年度利息发放创新高 44.72亿惠及缴存职工广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本年度为缴存职工发放的利息总额达到44.7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笔资金将直接转入缴存职工个人账户,为广州住房公积金缴存者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根据现行政策规定,住房公积金年度结息工作按照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执行此次利息发放覆盖全市所有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充分体现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惠民属性广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服务,确保缴存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提醒广大缴存职工,可通过线上渠道查询个人账户利息到账情况
下一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有条件批准全日空航空收购日本货运航空部分股权交易根据最新公告,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对全日空控股株式会社并购日本货运航空公司股权案作出附条件许可决定该交易涉及国际航空货运市场的经营者集中行为此次审查过程中,监管部门重点评估了交易对相关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经调查发现,该并购案在特定航线市场可能产生限制竞争效果为确保市场公平,监管方要求交易双方履行包括保持运力投放、维持合理运价等多项限制性条件这是我国反垄断机构今年处理的又一起国际航空领域并购案,体现了对国内外企业一视同仁的监管原则相关企业须严格遵守承诺条款,监管部门将持续监督执行情况